觀色看形聞味辨精液
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男科副研究員 王繼升 □李恪丞
精液是男人特有的“精華”,不僅反映生育力,也是他們健康狀況的“晴雨表”。中醫學認為,精液為腎精所化,是身體氣血運行的體現,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,精液的改變往往與感染、炎癥、代謝異常等相關。通過定期關注精液色、形、味等方面的特征,可幫助男性監測生殖健康,還能及時發現身體其他問題。
綠色有炎癥,紅色是出血。正常情況下,因為成分中含有灰白色透明物質,精液的顏色是灰白或乳白色的。要是長期沒有排精,精液過度濃縮,顏色有可能變黃,只要沒有不適癥狀,這些都是正常表現。但如果顏色又紅又綠,就要警惕了。
綠色或深黃色精液通常暗示著感染的存在。細菌性感染是導致這種顏色變化的常見原因,尤其是前列腺或尿道感染,如前列腺炎等。此類感染往往伴隨其他癥狀,包括排尿疼痛、尿頻、尿急等。
紅色或棕色的精液更值得關注,這通常意味著精液中混有血液,稱為血精癥。血精癥一般為精道、前列腺或精囊中的微小血管破裂引起,原因包括炎癥、外傷等,也有可能是某些結石、血管疾病、腫瘤的早期信號。大多數情況下,偶爾出現血精癥不用過于擔心,一般也無須干預,但如果血精反復發生,伴有其他癥狀如下腹疼痛或射精疼痛等,就要立即就醫,查明原因并治療。50歲以上男性出現血精時更要警惕,最好定期排查前列腺癌。
濃稠是缺水,稀薄睪酮低。正常精液的質地是適中、復雜的混合物狀態,呈膠凍狀,有助精子在女性生殖道中維持更長的存活時間,從而增加受孕幾率。當身體缺乏足夠水分,精液中的含水量也下降,其質地就會變得黏稠,甚至有塊狀凝結物。平時多喝水、及時補充水分,有助保持“精力”。
感染也會讓精液變濃,如精囊炎、前列腺炎等。這是因為炎癥導致白細胞數量增加,精液中細胞碎片濃度也變高。如果精液濃稠的同時感到射精不適,并伴有尿道刺痛等癥狀,就要考慮是否為炎癥引起,此時需就醫處理。
相比之下,如果精液變得越來越“水”,首先要排查一下是否最近“做”太多了。精液的生成需要一定時間,如果短時間內頻繁射精,如一天超過3次,精液就可能變得稀薄,甚至呈水樣。適當調整性生活頻率,可逐步恢復正常質地。
但若精液持續稀薄,就可能預示著健康問題。比如睪酮水平降低,會影響睪丸的間質細胞,這些細胞負責分泌精子生產時所需的營養物質和生長因子,從而導致精子數量減少、精液變稀。如果發現自己精液持續稀薄、量少,同時伴有性欲減退、疲勞、體力下降等癥狀,建議進行激素水平檢查。
另外,生殖道阻塞如輸精管、射精管等部位狹窄或閉塞,會使精液無法順利排出體外,積聚的精液可能被吸收,使得最終排出的精液量減少。要是有射精不盡興、疼痛、無力等情況,就要考慮生殖道阻塞。
如果精液的質地不好判斷,也可以觀察精液的體積。成年男性每次的射精量為1.5~5毫升,相當于一小包番茄醬。觀察到明顯減少或者增加,尤其是長期偏離正常范圍時,往往提示潛在健康問題,就要及時就醫。
感染會發臭,糖尿病發甜。精液中含有堿性物質和少量尿素,所以正常精液聞起來帶有輕微的漂白劑或氨水味。要是氣味變得異常刺鼻、厚重,則可能存在健康問題。最常見的是腥臭味,通常與泌尿系統感染有關,如果還伴有其他癥狀,如尿頻、排尿時疼痛、會陰部位不適等,建議就醫檢查。
代謝問題也會引發精液氣味變化,比如糖尿病患者的精液可能散發出明顯的甜味,這種現象與血糖水平控制不佳有關。當體內糖分代謝紊亂時,精液中的糖分含量也可能增加,導致氣味發甜。
當然,攝入過多辛辣、刺激性或腥臭味道的食物,以及吃了洋蔥、大蒜、蘆筍等,也會使精液氣味變化。因此,在評估精液氣味時還應綜合考慮多種因素,如果身體有其他明顯不適,最好咨詢專業醫生。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