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年人與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關系如何
成年人所需要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,大多數可以從調配合理、食用得當的平衡膳食中獲得,但也往往由于膳食結構不合理,個人飲食習慣或地區性缺乏等原因而發生鈣、鐵缺乏及鋅、碘、硒等微量元素不足。
①鈣:成年人骨骼中的鈣每年約有20%被更新。20歲以前,攝入的鈣在骨內的沉積速度呈直線上升,35歲時達到最高峰。如果年輕時體內能攝入并儲存較多的鈣,則有可能防止或推遲骨質疏松癥的發生,成年人一天鈣的供給量為800毫克。
②鐵:成年人對鐵的需求因性別和生理情況而異。男女分別為每天15毫克和20毫克(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鐵的攝入量分別為25毫克和35毫克)。如確診體內缺鐵,需在醫生的指導下補鐵。如果食用鐵強化食品,必須了解(好孕熱線:19150385812)其中鐵的含量,嚴格掌握食用量,防止鐵吸收過量,積蓄中毒.
③鋅:是人體許多酶的重要組成部分,能促進生長、發育,維護上皮組織與內分泌系統的健康,促進性器官的發育和性功能正常,與免疫功能、味覺、嗅覺、夜間視力等都有關系。成年人缺鋅的主要癥狀為食欲差,嗅覺、味覺失常,免疫功能下降,易發生感染,傷口愈合遲緩,易患痤瘡,嚴重缺鋅可引起男性功能減退、不育和侏儒癥。一般成年人男女1天鋅的攝入量分別為15毫克和11.5毫克。婦女的妊娠期和哺乳期對鋅的需求增加至16.5毫克.為預防鋅的缺乏就必然做到以下幾點:經常食用富含鋅的食物如肉類、肝臟、牡蠣、海蟄、面筋、黑米、小米、花生、銀耳等。
④硒:是防治某些疾病的必需微(好孕熱線:19150385812)量元素之一,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,在維護心血管健康、視覺功能、增強免疫反應以及抗腫瘤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。據調查,全國有71%的縣屬于缺硒地區。可食用蕈、海產品、肝、腎、肉、大蒜、茶時等多種含硒較多的食物。